2017年9月7日,由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贵州遵义市酒业协会、贵州仁怀市酒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以“致敬匠心 大器酱香”为主题的贵州酱香白酒新趋势与新发展专家座谈会在贵阳浙江酒店举行。中国白酒界泰斗级人物高明月、高景炎,经济学专家王录生,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长龙超亚,中国酿酒大师、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吕云怀,仁怀市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方利以及著名白酒专家方长仲、沈毅等嘉宾积极为酱酒发展新思路献计献策。
座谈会上,龙超亚提出:我们用什么东西去打动全世界?产业如何融进国家的大政方针?他认为,酱酒要成就大品类,必须要和国家大势,国际潮流来对接,比如“金砖”,“一路一带”。酱酒应该借势一路一带,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作为。金砖国家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酱酒也应该有金砖或者金砖+,建立促进酱酒产业发展的核心组织,如俱乐部等形式;带领整个行业和国际大势呼应。
经济学专家王录生认为,酱香酒在知识层面是最健康的酒,酱香酒不仅要宣传自己的品牌,还要宣传“为了健康喝酱香酒”这个观点,而对消费者而言,贵州的酒大力宣传这个观点就能有很大的效果。贵州酱酒应该牢牢把握这个核心传播要点。
高景炎、高月明两位老专家在会上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创新。
高景炎先生指出,贵州酱酒企业要以茅台酒企业为榜样,虚心学习,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吸取各种名白酒所长,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酱香型白酒。
高月明则谈到,酱酒可以从香型、风味复合性进行创新,许多外省酒都选择购买酱酒作为调味基酒,以提升产品风格和品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同时在营销上也要进行模式创新,启动创新的互联网精准营销模式。
此外,高景炎还从政府规划支持、品牌战略等方面为酱酒企业支了三招:1、贵州酱酒企业一定要与省委省政府对白酒规划的部署保持一致,1个1000亿的茅台,3个百亿的企业,10个10亿的企业,40个1亿的企业。企业在这其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2、企业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三级的协会加强联系,多参加协会的活动,多沟通,争取协会对企业的全方位支持。3、白酒的价格要回归大众消费,在品牌战略上品牌品质上更加亲民,要把以往千方百计争创名优酒,转化为老百姓买得起的真正的名优酒。
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方利谈到,贵州黔酒股份从之前的乡巴佬酒厂发展至今,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一直坚持创新,拥有了三地三馆一厂一中心的黔酒股份典型模式,在茅台镇、鲁班镇和五马镇的三大酿酒基地,不同区域酿造的酒有细微的风格差异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的消费需求。
会上,酱酒品质也成为专家们提及最多的话题,仁怀市酒业协会副会长吕玉华表示,酱酒必须要握住生命线,就是质量;酱酒行业内部管理无序的现象必须遏制。吕玉华认为,为了做酒而做酒,是做不久。酱香酒要做大,首先要把酱香酒的酒文化,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宣传好。要让广大烈性酒的消费者了解酱香酒。并且要传播,比如通过黔酒中国行这样的活动,走出去,多和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交流。
白酒专家方长仲谈到通过做文化成功的最鲜活的例子,这些年黔酒股份不仅做产品也在做文化,大力弘扬酱酒文化。黔酒股份从“乡巴佬”到“大富豪”,是品质锻造和品牌传播的双重结果。
说到饮酒,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有着不同的偏好和习惯,德国人喜欢喝啤酒、俄罗斯人喜欢喝高度数的烈酒,中国人喜欢喝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美国人对喝的酒的品质不讲究,而且酒的种类也非常多,但,有一点,美国人不喜欢喝中国的酱香白酒。可能有些人会想:“难道是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吗?还是美国人讨厌中国饮食?” ,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还是因为美国人的饮酒习惯和文化比较多样化和复杂化。
如果你去过美国的波士顿、纽约、洛杉矶或者芝加哥等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城市里面到处都是酒吧,和中国各大城市的快餐店一样,到处都有,而且酒吧的主题各式各样,各不相同。有体育主题酒吧、音乐主题酒吧、性感表演主题酒吧等等。美国人一起喝酒的时候会有许多饮酒游戏,能让你在酒桌上不太无聊,他们对酒的口感和质量没有太多的讲究,最为喜欢的就是啤酒。从酒桌文化来讲,中美差异正好相反,在饭桌上,中国人都喜欢劝酒,如果对方不喝的话,劝酒方会觉得没有面子。而美国人则相反,在饭桌上他们不喜欢劝酒,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国内,如果一个人去酒吧喝酒,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相反,对于老美老说,一个人去酒吧喝酒是司空见惯的,并不奇怪。
总结美国人的饮酒文化和习惯,可以这样概括:喝酒不看重酒的口感、香味和品质,更注重喝酒的过程;饮酒习惯比较随和,不讲究礼节和面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因此,中国高品质和高价位的酱香型酒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面会可能会有吸引力,美国人不喜欢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声明:淘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milelv@126.com
本文标题:有助解白酒的四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