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酒网商城
网站导航 客服微信:CQWT666
服务热线
17088335252
当前位置:淘酒网>白酒>白酒资讯>白酒的叫法

白酒的叫法

2021-02-20 白酒 468阅读 投稿:luoke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很多影视屏幕中,往往会把酒叫做其他名称。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那么,白酒为什么叫黄汤呢?黄汤就是我们常说的酒,实实在在的属液态饮品。“灌黄汤”“灌猫尿”都是说的贪杯之意。喝酒为什么叫灌黄汤呢,因为苏州人喝的是黄酒,即绍兴酒,用江南的上好白米酿成,一般的是二十度以上,在中国酒中算是极其温和的,一顿喝二三斤黄酒恐怕还进不了酒鬼的行列。 酒的其他叫法杯中物或者忘忧物;《诗 大雅 旱麓》称黄流;《易林坎之兑》——欢伯;般若汤——佛教徒用的隐语;醍醐——特指美酒;黄封:这是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酒;昔酒:这是指久酿的酒;“红友”、“玉友”;都是嗜酒善饮者,视酒为亲密朋友的称呼;“红友”是指黄酒,“玉友”则指白酒;用人名作酒之代名词的除“杜康”外,还有“白堕”,盖“刘白堕”为善于酿酒而嗜酒的人,因而称好酒为“白堕”;《开元传信录》中记载因酿酒用曲,遂有此称“曲生”、“曲秀才”,是对酒的拟人称呼。除此以外,酒还有玉液,流霞,红友,绿醪,金波等别名。

白酒称呼的来源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不同的地域都各不相同,白酒历史上也流传着不少的美名,是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酒名为“酉”(yǒu )。相传夏禹仪狄制出了浓烈甘甜的酒叫“旨酒”。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发明了“秫(shú)”。殷商时期是我国酿酒史上的重大发展时期,所酿造的酒品类繁多,见于甲骨文的有“酒”、“鬯(chàng)”、“醴(lǐ)”、“醇”等。西周时期有“春酒”、“浆”、“酾”等,最着名的为“五齐”与“三酒”。春秋战国时期酒又有了“乳”、“桂酒”、“椒浆”等酒名。汉代正月酿造、八月始成的酒称之为“酎(zhòu)”、“九酝”。魏晋南北朝时期,酒禁大开,酒类品目颇多,有“忘忧”、“欢伯”、“千里醉”、“梨花春”等。唐代出现了“烧酒”之名,根据酒的清浊浓淡,又有“圣”、“贤”、“愚”、“君子”之名。宋代出现了“老酒”、“古辣泉”、“昆仑觞(shāng)”的酒名。“白干”之类的烈酒被认为出现于元朝建立前后,元人称“汗酒”、“烧酒”。清代酒名愈益增多,南酒有绍兴的“女儿红”、“老酒”,苏州的“福贞”,宜兴的“红友”,扬州的“木瓜”,浙西的“浔酒”。白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饮品,千百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发展提高,国内消费量逐渐上升,出口量不断增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古代的商品交换中,白酒仅次于盐、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之一。

白酒酿酒的辅料与作用

白酒酿酒中使用的辅料,主要用于调整酒醅的淀粉浓度、酸度、水分、发酵温度,使用酒醅疏松不腻,有一定的含氧量,保证正常的发酵和提供蒸馏效率。酿酒的辅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骨力,适当的自然颗粒度;不含异杂物,新鲜、干燥、不霉变,不含或少含营养物质及果胶质、多缩戊糖等成份。 稻壳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用量少而使发酵界面增大的特点。稻壳中含有多缩戊糖和果胶质,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使用前必须清蒸20-30分钟,以除去异杂味和减少在酿酒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稻壳是酿制大曲酒的主要辅料,也是麸曲酒的上等辅料,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剂,生产中用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求2-4瓣的粗壳,不用细壳。 谷糠是指小米或黍米的外壳,酿酒中用的是粗谷糠。粗谷糠的疏松度和吸水性均较好,做酿酒生产的辅料比其它辅料用量少,疏松酒醅的性能好,发酵界面大;在小米产区酿制的优质白酒多选用谷糠为辅料。用清蒸的谷糠酿酒,能赋予白酒特有的醇香和糟香。普通麸曲酒用谷糠做辅料,产出的酒较纯净。细谷糠中含有小米的皮较多,脂肪成分高,不适于酿制优质白酒。 高粱壳质地疏松,仅次于稻壳,吸水性差,入窖水份不宜过大。高粱壳中的单宁含量较高,会给酒带来涩味。
124
大漠孤沙 古墓妖男 非寒 淡如菊 键盘 我自己 机关小丸子 尾巴上的幸福 这些人赞过

声明:淘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milelv@126.com

本文标题:白酒的叫法

本文链接:http://www.taojiuwang.cn/article/417.html

0.04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