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度数”的那些秘密:经常看到“白酒多少度数的最好喝?”“低度酒是高度酒跟水勾兑的吗?”类似的问题,显然对白酒度数了解的不够。
下面8个白酒度数知识,不仅可以解答以上问题,还会揭示为何“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一气十八碗”。
酒度走过的历程
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中国酒绝大多数是以农作物原料酿造的,洋酒多是以葡萄等水果酿造的。大约在公元前5000~3000年时候,中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当时酿出来的是黄酒,估计才几度。
后来到了宋代,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开始大量酒曲造酒,酒的度数又进一步提高了,可以达到十多度。北宋时期,辽国、金国等进驻中国以后,才首创出蒸馏酒。
元朝建立了莫大的欧亚版图以及完全统治中土后,将蒸馏酒放在了所有酒类之上。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成为了主流,直到现在。
酒度怎么检测的
酒度的定义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100毫升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这种酒的酒度就是10度,但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是在温度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为该酒的酒度。
白酒分多少度
标准白酒通行度数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
度数与质量风味没关系
白酒的酒度多少,并不是、也不能代表着酒的质量风味的优与劣,高酒度作为过酒瘾来说尚可起些效果。
自酿酒可高达75度
我国上市的白酒中,泸州老窖生产过73度的基酒,市面上很罕见。不过最烈的酒恐怕是一些农村和少数民族自酿的粮食酒,度数最高可达75度,“度数高的酒由于没有勾兑东西,醉酒和醒酒都很快。”
低度酒不是高度酒加水勾兑出来的
粮食经过发酵后酿出的酒一般是十几度,十几度的酒经过蒸馏,前期出来的酒可达80多度(称酒头)。掐头去尾,就是要去掉蒸馏两头,取中间部分,一般可达50度。
真正成品酒度数是要经过不同批次、度数酒互相勾兑确定的。由于低度酒不易保存,成品低度酒是高度酒通过降度处理(在酿酒工艺中称“加浆”)得来的,不是人们常说的简单加水勾兑。
优质低度酒工艺比高度酒复杂
我国白酒的特是点甘洌芳香,酒度较高。一旦降度,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和原酒的风味、风格有明显变化;
二是降度后出现浑浊(白浊)乃至沉淀;
三是口味不调和、易出现水味。
因此,低度白酒的生产要求保持原酒风格,又不能出现浑浊现象,要保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杂”、“低而不浊”的质量,并具有明显的典型性。
各酒厂生产低度白酒过程基本是一致的。低度白酒生产一般要经过选择酒基、加水降度、处理浑浊、调香调味、静置贮存等一系列工艺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低度白酒。
低度白酒生产中的勾兑工作比高度酒勾兑难度要大一些,一些名优低度白酒要经过数次勾调,要保持低度白酒低而不淡、绵柔、后味净甜。
而处理降度后的浑浊,其手段多种多样,但要把出现浑浊的物质适当除去,又不至于使其它香味物质也被同时除去,难度也很大。
李白、武松为什么都能喝?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当然夸张了点。根据古代的容量标准来算,1斗约12斤,12斤白酒足以让人酒精中毒,那李白为什么喝完斗酒,还能诗百篇呢?他喝的是什么酒呢?
在唐朝,现代意义上的白酒还没真正出现。那时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类似现在的黄酒,也就不超过10度。以现在52度白酒折算,斗酒也就是不到2斤白酒。而且黄酒对肠胃的刺激程度却与白酒完全不同。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武松上景阳岗前,在山脚的小饭馆里吃饭时,他一气喝了十八碗酒,带着醉意连夜上山,打死了一只老虎。
其实,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喝的酒应该属于今天称为“醪糟”之类的甜酒,充其量也就几度,否则,智取生辰纲时,英雄们怎能拿它解渴呢?如果按每碗盛三两10度的酒计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50度的白酒一斤多点。
至于店家打出“三碗不过岗”,那只不过是个酒幌子。
我虽是一介女子,但是和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样,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一切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就像爱喝酒的人一样,对好酒没有免疫力,这种心情不喜欢喝酒的人是理解不了的。但是现在的酱香型白酒的品质参差不齐,那怎样才能选到价格合适品质又好的酱香酒呢?
写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发,为什么呢?为了让更多喜欢酱香型白酒的朋友学会如何品鉴到一瓶有生命的好酒、美酒!我决定把我们贵州省酱香型白酒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专家---李小兵教授(酒匠禅夫),一个执着于古法传承工艺制作酱香型白酒的爱好者,二十多年以来潜心研究的酱香型白酒制造工艺写出来,跟大家分享学习。
上味品鉴心法:
举杯齐眉观酒色,轻捻酒滴听酒声;鼻闻酒香辩纯雅,口尝酒味醇柔细。
很高兴在茫茫人海中,"上味"一瓶有生命的酒!赐予了我们相识的缘分
上味酱香型标准酒---尊贵基因
原生态:一级生态 、一级阳光、一级晨雾、一级土壤;
原酿:道地红缨子糯高粱;
原曲:古方草曲药;
原工艺:宋代五行古窖发酵,宋代回流天锅蒸馏;
原酒:每一滴都是优质纯正道地大曲酱香坤籽酒,并经过五年以上自然陈酿。
健康手性配位配伍:研究恢复了失传近千年的手性配伍技艺,上味酱香标准酒呈现出迷人焦糊香和生命活性态。
酱香标准酒酿造理论:天人合一、天地九和、道法自然、道地属性
、配伍理论、绝域理论、构象养生理论
酱香标准酒酿造规范:一年一个酿造周期、二次投料、三种典型体
、四十天高温制曲、五月端午踩曲、六个月以上陈曲、七次取酒 、八次发酵、九次蒸煮、十个工艺特点
酱香标准酒酿造要求:原产地纯种纯粮、原生态原生态种群
制曲顶温平衡时间
低水份代谢揭秘
时节作业量属性
代五行古窖
宋代回流天锅
构象养生与迷人焦糊香
国家级白酒技术专家酿造
健康手性配位配伍法
酱香标准酒酿造记录:原产地纯种纯粮种植、投料时间、酿造周期完成时间、盘勾时间、型勾时间、品勾时间、陈酿时间、体验感知
正因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及李小兵教授对酱香型白酒的真心付出,生产出的上味酱香型标准酒是真正的一瓶有生命的酒。且喝且珍惜!!!
做事凭良心,做人凭本分,信誉为先,品质至上。良心制酒,这就是我们贵州上味酒业人的承诺!
“变”是当前酒业调整期的主旋律,但“变”应该是基于形势研判、自身现状及行业规律的变,而不是盲目的、无原则地变。在2014年酒业形势依然混沌未开的行业背景下,茅台集团副总经理、习酒董事长张德芹阐述了自己对白酒、尤其是酱香酒行业形势的研判、行业的应对之策以及习酒自身发展的变与不变。
高端酒销量还将减少但不会消失
今年高端产品下调主导产品的出厂价,这说明几个高端白酒品牌开始进入实质性调整阶段,前期的挺价、保价反映了高端酒企在转型调整上还心存一些“幻想”,而下调出厂价则标志着几个高端酒企开始接受现实,回归理性。
从中长期来看,消费引导对酒业调整的影响还将不断深入,所以今后高端酒的总体销量还会持续减少。在去政商务消费背景下,民宴将成为高端酒消费的主要载体。如果是家庭消费的话,就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将来300元/瓶以上就应该算是高消费了。所以不管从消费规模,还是从价格水平来看,高端酒都会呈现一种“收缩”的趋势,但高端消费会始终存在,这是由消费的阶层化决定的。
酱酒转型怎么转?
作为白酒香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酱酒在转型方面既有白酒的行业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酱酒转型应该做实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以酱酒工艺标准化为契机,推动酱酒消费普及。随着酱酒工艺标准化,消费者对于什么样的酱酒才是好的酱酒将会建立越来越清晰的认知,而消费者对酱酒品鉴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酱酒消费范围和规模的提升。
第二,酱酒企业要加大产品自身属性的宣传。酱酒已经在全国市场初步建立了知名度,但消费者对于酱酒产品、内在香味物质、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工艺和文化价值的了解并不全面和深入,改变这种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广,让酱酒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第三,酱酒是严格坚持传统工艺的酒品,真正含有更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这是酱酒独特的产品优势和价值所在,一定要在消费者的意识中建立这样一个概第四,酱酒应该改进包装,进行形象创新,使产品更亲民,更适合年轻消费者。在产品形象和品牌气质上更接地气,这不仅是整个白酒行业面临的命题,更是酱酒面临的重要命题。
第五,引导消费,让消费者知道酱酒是好酒,是老百姓可以喝的起的好酒,走出“高大上”的误区。在前期全国推广中,酱酒对消费者的一种普遍认知是:酱酒是高档酒代名词。这与酱酒企业在推广中的产品导向有关,从中长期来看不利于酱酒消费的普及。所以必须引导消费者改变这种认识误区。
把握酒业发展三大方向和趋势
关于白酒行业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判断,个人认为白酒企业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第一,前几年我们说白酒行业将回归理性,而当前的酒业调整正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必然阵痛。白酒行业回归理性没有时间表,但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白酒行业回归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白酒制造企业回归传统,保证酒质,生产厂家对利润的期望下降;二是市场运营更加贴近消费者,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变短,中间商的利润下降;三是消费者消费理性,以酒质量为消费追求,而不是价格与面子,这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二,白酒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白酒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伴生了太多的增长泡沫,这些增长有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成分,而当前的行业调整实际上就是“去泡沫化”,比如过去一些依靠摄取行业过剩营养物质而“虚胖”的白酒企业和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不稳定、傍品牌的企业将被先洗牌出局。
第三,白酒商品属性的回归。在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白酒自身的商品属性是不清晰、不明确的。依托政商务消费,白酒过去在产品属性上更多地沾染了面子消费的气息,掺杂了礼品消费的成分。从中长期来看,白酒回归一般商品属性将是大势所趋。这将对白酒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基于大众消费重新定位和构建白酒的消费价值和理由。
白酒不可能是夕阳产业
白酒行业绝不会成为夕阳产业,白酒行业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行业转型会化解自身存在问题,使这一传统的民族产业走向稳定持续之路。
这一判断基于社会消费对白酒以下几个层面的刚性需求:
一、白酒的保健、养生功能是消费最基本的刚性需求。白酒,尤其是酱香型白酒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适量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这在消费者层面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
二、社交层面的刚性需求。未来白酒产品将逐步回归其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基本人文属性,白酒已经深深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这种需求也是刚性的。
三、白酒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刚性消费需求。白酒作为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和符号,对消费者精神和文化心理层面的占有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一种刚性需求。
白酒不仅不会成为夕阳产业,相反白酒还是所有产业中少有的常青产业。回顾千年的民族文化,只是酒幡与旗号的改变,而白酒作为消费品是一直存在。在上百年的民族品牌中,白酒居多。展望未来,如果中华民族不再喝白酒,我们的文化基因会不会出现缺失,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载体会不会缺乏?
成功的人每时每刻都会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因你而改变,你在他们的心目中会变得更有价值。
声明:淘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milelv@126.com
本文标题:白酒“度数”的那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