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给大家个第1个印象就是贵,为什么贵?因为原料要求高、酿造工艺复杂、酿造周期长、对环境要求高等,所以常言道“百元之下无酱香”。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进不了消费量大的低端市场,这也是酱香型白酒过去一直小众的原因,于是茅台便革新出了翻沙工艺,其后才有了众多的低端酱香酒。
酱香型白酒
前面我们提到了翻沙工艺实际上算是茅台发明的,其实那个时期大家都想开发出降低成本生产酱香型白酒的方法,茅台发现在酿造贵州茅台酒的时候剩下来的酒糟(也叫酒醅)还是很香、并且还剩余不少淀粉等物质,于是他们便利用这些酒糟在加入一些新的高粱(磨碎的),然后发酵、蒸馏,结果酿出来的酒的确还是有比较浓的酱香,口感上也继承了一部分酱味,于是这个方法就被成为翻沙。
茅台迎宾酒便是翻沙酒,用的就是茅台酒的酒醅,所以大家能够喝出来迎宾酒虽然也有酱酒的基本香味,但诸味却不协调,酸苦辣都很明显。不过,谁让它便宜呢,用茅台的酒醅酿造的迎宾酒差不多买到七八十元,而其他厂家也用翻沙法酿造,所以市面上就有了很多几十元的酱香型白酒,像三星金沙回沙、习酱等,价格便宜,也保留有酱香风格。
而且大家也可以看到,翻沙用到了酒糟和高粱,这个成本就比较低了。低端酱酒在原料的选择上不会像茅台酒那样只要本地优品糯高粱,周边或者外地的也是可以的。翻沙法酿酒不再完全依照“12987”茅台酒工艺进行,出酒率也大大提高,就是苦味、杂味很重,无法处理,这是通病也是低端酒的特点,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总而言之,翻沙法的酱香型白酒本身就是因低端市场而生,虽然品质的确不算好,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那么好却又想喝酱香型白酒的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福利,这个道理大家想必还是明白的,要不然也不会叫做低端了。
来源:佳酿网
我们都知道白酒是我国很受欢迎的饮品,而白酒主要分几类是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等,其中贵州茅台镇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备受好评,很多酒友都比较喜欢酱香型白酒的醇厚和香气弥漫,经久萦绕的感觉。那么问题就来了,关于酱香型白酒的历史和名字的来源,想必有些酒友不怎么了解吧,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酱酒的历史
酱酒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汉武帝的时期,《史记》记载:建元六年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其中的“枸酱”指的便是酱酒早期的雏形。
酱香酒名字的由来
一个“酱”字穿越了千年来到现在终于和“酒”结合在了一起,那么为什么给“酱酒”命名为酱酒呢?笔者这就给大家讲讲。酱香型白酒是因有一种类似豆类发酵时的酱香味而故名。但是酱香型的确立还有一段故事,在1949年后为了振兴酿酒工业,轻工业部就在一九五二年的时候举办了首届评酒会。这次的评酒会虽然给酒行业带来了荣耀和声誉,但是因为当时对酿酒没有科学深入地研究,只能根据“品德优良”、“广受好评”、“历史悠久”等条件来评选为名酒。
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提升研究人员发现,虽然都是白酒,但是由于原料、工艺、发酵设备、不同产出的白酒的差异很大,为香型的确立打下了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由李兴发带领的工作组,分析出了茅台酒的三种典型香气,分别是:“酱香”、“醇甜”、“窖底”。到了一九七九年的三届评酒会的时候,按照糖化发酵剂将白酒分为5种香型,分别是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不属于前4种香型的白酒都统称为其他香型。我国白酒从此开始有了香型的划分,并确立了各香型的风格特点。由此“酱”和“酒”跨越千年的爱恋便修成了正果。
总的来说,酱香酒之所以被命名为酱酒,笔者觉得应该是那穿越千年的工艺传承,再结合现代人们对酿酒深入地研究,然后才得以酱酒之名。以上便是关于“酱香型白酒的历史以及名字的来源”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来源:佳酿网
声明:淘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milelv@126.com
本文标题:茅台酒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