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制造过程称为酿造,在家庭作坊或工业化的工厂均可酿造啤酒。非营利性质的啤酒酿造一般称为家庭酿造。酿造啤酒通常会受到国家的法律和税收方面的管制。在19世纪晚期,各国通常仅允许酒厂进行商业运营。英国政府在1963年颁布了允许家庭酿造啤酒在市场销售的法律,澳大利亚和美国也分别于1972年和1979年出出台了相关法律开放家庭酿造产品的市场销售。 酿造啤酒,实际上是将淀粉转换成被称为“麦汁”的含糖液体,再利用酵母将麦汁发酵成含有酒精的啤酒。 酿造的第一个步骤称为淀粉糖化,在这个阶段,淀粉源(通常是大麦麦芽)与热水混合形成麦汁(Wort)。热水与碾碎的麦芽混合,制成混合液“醪液”。混合液在“糖化锅”内静置1到2小时后,淀粉转化成糖,甜麦汁从麦糟中被滤出。淀粉糖化之后,则开始进行“洗糟”。酿造者透过清洗麦糟来尽可能汲取可发酵的麦液。将麦粒从麦汁与洗糟水过滤出来的过程称为“麦汁分离”(Wort separation)。传统的麦汁分离方式(Lautering)是以麦芽的皮与壳作为自然的滤层,而许多现代化的啤酒厂则采用板框式压滤机以提高生产效率。他们也以连续洗糟的方式来搜集更多原麦汁及洗糟水的混合液。他们按生产批次可以收集多次的洗糟的麦汁,每个批次的麦汁可以制作不同口感的啤酒,这被称作“多次洗糟”式酿造。 经过洗糟的甜麦汁被打入称为“铜锅”(由于传统的糖化锅均为铜质)的容器中煮沸。麦汁中的水分在1小时左右的煮沸过程中逐渐蒸发,但糖分与其它成分则保留下来。煮沸使发酵糖(低分子淀粉)的作用更有效率。将麦汁煮沸的过程也同时破坏了醪液中酶的活性。啤酒花也在这个阶段加入原液中,使啤酒带有特有的苦味,风味与香味,啤酒花亦可分段加入。啤酒花煮沸时间越长,啤酒苦味也就越浓,但啤酒花香则越少。 煮沸的苦麦汁冷却后即可添加酵母。某些酒厂会将苦麦汁引入酒花浸取装置(装满了酒花的小桶),这个过程可加强酒花香味并过滤酒花糟。不过一般而言,苦麦汁冷却后就会直接进入发酵罐,在此与酵母结合以进行发酵。发酵的过程大约需时一周至一个月。发酵时间长短则视酵母种类与啤酒浓度而定。悬浮在麦汁中的悬浮粒子在发酵过程中沉淀,酵母在酵结束时亦会沉淀至溶液底部,得到清澈的啤酒(澄清)。 发酵有时会分为前酵和后酵两阶段进行。啤酒即被移至另外的容器进行后酵(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目的,是为了延长啤酒的保存期限,或是提高啤酒的清澈度。发酵完成的啤酒会以啤酒桶,铝罐,玻璃或塑胶瓶罐包装。
夏季切勿把啤酒当饮料
啤酒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是酒精而不是糖。尽管吸收很快,但酒精中的能量仅在肝脏而不在肌肉中代谢,肌肉所需的能量很少或根本不来自酒精在体内的燃烧。所以,啤酒不能为肌肉工作补充消耗的能源。 另外,啤酒中的酒精刺激肾脏产生尿,加速体内水分的丢失而加重脱水。 如果运动后马上饮啤酒,则会延缓复水甚至加重脱水。
大量喝啤酒会诱发脑梗死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在日本患有脑梗死的人约有120万人,每年约有8人死于此疾病。脑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脑血管被阻塞,导致阻塞区域坏死,出现半身不遂、麻痹、语言障碍,还会留下后遗症。脑梗死一直被人们认作是老年人的疾病,但是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脑梗死出现年轻化的趋势,30年龄段的人就已经有发病的病例了。而发病的高峰出现在冬季和夏季,特别是在夏季起床时。专家指出,脑梗死容易发生在单身男性身上。最常见的是,睡前饮用大量啤酒,第二天起床时出现脑梗死症状的情况。这是因为啤酒有利尿作用,在睡觉期间身体出现脱水,使血液变得粘稠。加之入睡后血压变低,血管更容易形成栓塞。一名成年男子每天排出体外的水分有2.5升(排便、排尿1.3升,出汗1.2升左右),所以一天需饮水2.5升左右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但是夏季排汗量增加,如果水分摄取不足的话血浆渗透压上升,导致口渴、尿黄等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水分补充,循环系统会出现问题,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也会诱发脑梗死。脑梗死的特征就是发病突然,出现麻痹症状。麻痹出现在同一侧身体的手部和面部,并伴有语言不清的现象。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的话应该马上去医院,脑梗死的抢救时间就在三个小时以内,向体内注射溶解血栓的药物,总之时间就是治疗的关键。
声明:淘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milelv@126.com
本文标题:啤酒的酿造过程
本文链接:http://www.taojiuwang.cn/article/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