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吸引人的包装设计,能使啤酒的售出率提升3倍。 那些来自国外的精酿啤酒,基本都底气十足,无论是品质、产量或是口味,大都有原先市场的成功经验,就连作为门面的酒标,看起来也十分酷炫。为此啤酒头得先解决一件事,就是在酒架上不要被无视,既要表现的另类独特,又要区别于西方品牌那套酒标。
在确定好想法之后,啤酒头找到书法家吴鸣商量不同季节该搭配什么样的字体,比方说 “谷雨用隶书,立夏是行书”,或者是“小寒” 这款啤酒“想要梅干的感觉”,就选择金农的隶书。
消费者也许无法理解各种字体间的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整排的啤酒瓶摆设中,光是中文字体的大小就占据七成以上面积的酒标,确实是个十分抢眼的设计。
节气啤酒打破了啤酒等于夏季的思维
“啤酒是属于夏天的饮品”,想必不会有太多人否认这句话,即便是工业啤酒厂,在夏天都要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展开各种营销策略。
但如果只是在夏天前后卖很多,完全不行,因为产能不是很够,到了秋冬季,又没事可做,对啤酒头来说,一旦变成过度依靠旺季营业额生存的公司,怎么想都是危险的。
为解决这问题,宋培弘从西方精酿啤酒的发展史中找寻灵感,国外消费者会针对不同季节、气氛选择不同的精酿啤酒,比如夏天喝清爽的小麦啤酒或美式浅色爱尔,秋冬就喝黑啤酒等。
这让啤酒头想起了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啤酒头开始把不同季节的作物,酿造成节气啤酒。像“谷雨”就是把台湾高山乌龙茶作为原料,另外乌龙茶、东方美人茶、铁观音、台中小麦、屏东可可豆以及台湾特有饮品冬瓜茶,也都成了节气啤酒的原料选择。
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代中国流传下来指导农事的历法,也就是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不同节气则反应不同的气候变化。
四月中下旬,如果你漫步在飘着细雨的台北街头,走进那些独立的咖啡店,映入眼前的是一排排印有节气名称“清明”、“谷雨”的瓶装精酿啤酒,这便是成立不到两年的精酿啤酒商”啤酒头“的杰作了。
三位创始人宋培弘、段渊杰和叶奕宸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当初第一批推出的“立夏”、“谷雨”会在市场上引起如此热烈的影响,于是,节气啤酒一举成了他们的代表作。
民间精酿酒风兴起,市场份额却不足1%
在啤酒业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国家的啤酒史中,精酿啤酒是往往要早于工业啤酒的,而大部分亚洲国家恰恰相反,是先有工业啤酒再有精酿啤酒,这样的认知,促使消费者把精酿看成一种更为新潮、好玩的流行。
2002年加入WTO以后,台湾民间曾兴起一股精酿啤酒风潮,各种小酒厂如雨后春笋冒出,但真正能存活下来,在本地大厂和进口啤酒厂商间取得一席之地的却不多,然而就算把所有本地精酿啤酒品牌的销量加总,市场份额也还不到 1 %, 这样的数值所反应的现实就是,大部分人还没接触过精酿啤酒。对宋培弘来说,他们的消费客群,主要针对完全没有喝过精酿啤酒的人。
声明:淘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smilelv@126.com
本文标题:这样喝啤酒容易引起肾结石!